
疫情緩解后,相信出游蘇州的人,都不愿錯過平江歷史街區和金雞湖景區。“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小橋流水、靜謐怡人的水鄉背后,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浸潤”。
在科技賦能下,水利數字化轉型及場景應用逐步深入。
小體積,大智慧:華為“一桿通”成焦點
為切實解決海量水庫、河流、引水工程的數據感知和互聯問題,華為聯合業界領先的生態伙伴發布水利5G監測桿站解決方案“一桿通”。桿站可感知流量、水位、水質、雨量、庫區漂浮物等各類關鍵指標,以多種網絡傳輸手段,在云端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決策呈現,輔助客戶建設智慧水利水務體系。“一桿通”基于創新研發融合物聯網關,高度集成信息供電、采集、交換、計算、分析、通信回傳,并通過智能巡檢,少維護或免維護,降低后期人工成本。


“一桿通”作為華為智慧水利水務解決方案的一個亮點,得到業界廣泛認可。在9月舉辦的華為全聯結大會2020上,水利水務信息化作為大會政府行業的重要議題,備受關注,華為在智慧水利行業的業務布局及能力實踐,得到了完整解讀。
展現數字治水全景圖
在華為全聯結大會2020重點分論壇——科技賦能“智水中國”專題演講上,劉勝軍表示,針對水利信息化的若干“短板”,華為立足資源整合統籌,以“大平臺 強應用”的思路支持業務快速創新,以此作為華為智慧水利水務的建設理念。

首先是“可感”。華為在傳統傳感設備的基礎上,研發出“一桿通”、“光譜水質分析儀”與AI視頻攝像頭等新型傳感設備,構建天空地一體化全域感知能力,實現了“要素全采集”。
從“感”到“傳”,感知信息的傳送離不開安全穩定的網絡。華為提供全套國產化的網絡解決方案,以5G/F5G/微波等通信技術,建立帶寬更大、延遲更低、傳輸穩定、安全可靠的水利水務專網。
接下來,水利水務的物聯感知數據,全量匯聚融合在華為水利水務數字平臺,通過全融合的數據大腦,完成大數據治理并根據業務場景提供定向數據目錄服務和建立數據模型;同時提供AI/視頻/水聯網/GIS/BIM/融合通訊等平臺能力,為行業伙伴提供方案培育的黑土地,對上層應用提供可服務資源。
最后就是落地到應用。針對水災害、水資源、水工程、水環境、水生態、水事務等業務場景,華為提供各個場景下的“水務全景一張圖”系統部署,在深入理解水行業,做“懂行”人的基礎上,為行業提供信息化頂層設計,聯合行業生態,共同孵化場景方案。如隨著5G網絡的普及,以及無人機/無人船等本身續航能力的提升,高清攝像頭無人機巡河未來會成為常態。無人機/無人船掛載5G CPE和高清攝像機,完成前端信息采集,通過5G網絡回傳到后端智慧指揮中心和視頻分析云平臺,同時借助人工智能,實現人臉識別、漂浮物監測、采砂等異常行為抓取,自動識別、預警、上報,實現高清視頻實時回傳、指揮中心可視化。


智水蘇州的成功經驗為全國樹立了“數字治水”樣本。幾乎與蘇州“智水”同時期,江蘇泰州市大數據平臺實現摸底排查沿江排口1200余個,長江泰州段飲用水源地100%達標;深圳智慧水務正朝著“全國水務信息化建設標桿”奮進……
全面提速,參與“補短板、強監管”建設
近期,華為先后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等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面參與水利行業“補短板、強監管”建設;8月,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京會見了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一行,雙方就水利行業信息化及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華為表示將通過創新的智能感知技術、靈活的邊緣計算、“端邊云”可迭代的人工智能算法,與水利業務應用相結合,同水利部一道探索智慧水利建設發展之路。
目前,綠色發展按下了快進鍵,水利水務信息化、智慧化加速時代已經來臨。華為致力于打造智慧水利水務的數字底座,通過聚合技術創新水利業務場景化應用,以信息化助推水利水務事業現代化,繪制更多數字治水的中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