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14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跑好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的過程中,中央部委發揮著重要作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以及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各部委如何篤定前行,精準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發言人說小康》。9月14日推出《有水百業旺》,總臺央廣記者對話水利部新聞發言人耿六成。

水利部新聞發言人耿六成(中國水利報社記者 李海川 攝)
“有水百業旺”。如今,老百姓渴望優質的水資源、健康的水生態、宜居的水環境,水利工作與百姓生活越來越緊密。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水利部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之一。截至6月底,水利部已如期完成了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尾工建設,全面解決了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為維護好供水工程的運營,今年年底前,所有的工程基本實現收水費。水利工程建設方面,2020—2022年將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包括防洪減災、水資源優化配置、灌溉節水和供水、水生態保護修復、智慧水利等5大類。
水利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活動,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吧茷閲弑叵瘸抵Α保覈鴼v來都以治水為重。耿六成從事水利工作30多年,親身參與了南水北調工程的前期勘測設計和建設管理工作,親眼見證了幾代水利人接力奮斗。他說:“做水利工作越久,我就越發感到水利對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太重要了,可以說水利是基礎的基礎。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洪澇干旱災害多發頻發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大到國家,小到地方,無論是搞國土規劃,還是搞產業布局,都必須充分考慮防洪是否安全、水資源能不能支撐。水的問題很多時候是決定性因素?!?/span>
事實上,水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好,也直接關系到小康路上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赡芎芏嗳速|疑,水不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么?跟小康有什么關系?其實,在我國一些偏遠貧困的農村地區,還有人沒有喝上干凈水、穩定水。黨的十八大以來,水利部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著力解決農村飲水安全這個突出問題。到今年6月底,解決了1710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但剩下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耿六成介紹:“今年年初,還有2.5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沒有解決,其中有9700人在四川涼山州。大家知道,涼山州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也是邊遠山區,這近一萬人分散在7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那里山高溝深,地形復雜、環境惡劣,解決群眾吃水問題面臨三大難題:一是水源難找,二是工程難建,三是設施難管?!?/span>

水利部新聞發言人耿六成接受總臺央廣記者專訪(中國水利報社記者 李海川 攝)
為打贏涼山農村飲水安全這場硬仗,水利部對這7個貧困縣掛牌督戰。督戰組三赴涼山,全力攻克全國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的最后“堡壘”。目前,攻克的效果已經顯現。耿六成說:“當地老人介紹,以前從水塘打回來的水,必須先放半天,讓沙子沉到桶底。有時水里還漂著蟲子。如今自來水進了家,洗菜、洗衣非常方便,水也干凈清澈。扶貧工作隊還給家里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用當地彝族群眾的話說,‘供水工程瓦吉瓦!’(彝語:供水工程非常好的意思)”
除了吃水,治水也是水利工作的大頭。我國是洪澇災害頻發的國家,每年汛期都考驗著水利工程的效能和水利人的智慧。今年6—8月,我國南方地區暴雨洪水集中頻繁發生,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得益于水利工程的保駕護航,相比于五年前,因洪水導致的傷亡人數大大降低。耿六成說:“我們通過依法科學精細調度,提前預泄騰出防洪庫容,重點水利工程在防洪度汛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入汛以來,我國大中型水庫防洪減災效益顯著,大大減輕了防洪風險和壓力,保證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了因洪澇災害致貧返貧現象的發生?!?/span>
經過幾代水利人的艱苦奮斗,我國已建成以三峽工程為代表的系統性水利工程,形成較為完備的防洪體系?,F有的大江大河防洪工程,能夠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洪水。耿六成說:“經過70年以來的重大水利水利工程建設,我們防洪工程體系具有防御標準內洪水的能力。對于超標準洪水,我們都有相關的預案。應當說,目前的防汛工作總體上可控的,一定能夠保障江河安瀾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國家在防洪減災方面處于比較安全的水平?!?/span>
根據中央部署,2020—2022年我國還將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總投資1.29萬億元。其中有96項涉及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與此同時,水利扶貧的工作還會繼續推進。耿六成表示:“今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水利扶貧工作就此止步。水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民生改善、服務鄉村振興,仍然任重道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們將著力解決問題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眾要求最緊迫的水利問題,努力推動水利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水平上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