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省水利廳黨組關于“加強陜西黃河流域水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要求,科學制定《陜西黃河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規劃》,7月26日至8月7日,省水利廳組織水文化專家赴陜北開展陜西黃河流域紅色水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工作。
本次調查由省水利廳直屬機關黨委、省水利發展調查與引漢濟渭工程協調辦公室共同組織,調查組由10名水文化專家組成。調查以黨中央在陜北的十三年為時間段,以陜北延安、榆林為區域,以陜北沿黃市縣為重點,系統挖掘梳理這一時期的水思想、水科學、水工程、水工具、水藝術以及水文化傳播載體等內容。調查組采取查閱史料及研究成果、分組現地踏勘、走訪見證者和經歷者、召開座談會等方法,先后深入吳堡、佳縣、綏德、靖邊、清澗、安塞、延川、富縣、延長等15個縣區進行了全面深入調查,總結梳理延安時期水利工程遺跡、治水人物、勞動模范、重大事件等水資源利用歷史和工程遺存80余處(件),總計行程近5000公里。
調查組認為,開展陜北紅色水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工作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弘揚延安精神、“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重要指示和陜西省委省政府“文化強省戰略”、“陜西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和陜西省水利廳黨組關于“全面推動陜西黃河流域水利高質量發展”、“加強陜西黃河流域水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有關要求的具體行動;是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凈化政治生態,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的現實需要;是挖掘紅色水利資源及傳統水文化的時代價值,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加強廣大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和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舉措;是總結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發展生產、改善民生、艱苦奮斗精神源泉、完善陜西紅色水文化資源的有效形式;是挖掘提練紅色水利精神、增補陜西水利發展史、中國水利發展史空白的現實之舉。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意義深遠。
調查組表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4個月的時間全面、系統、詳實的整理好、梳理好相關素材。加強對延安精神的研究闡釋,突出延安時期水利民生偉大實踐中的歷史遺存、水利遺跡記述,進一步挖掘、凝煉、提升延安精神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總結革命傳統和歷史經驗,展現紅色水利的精神財富。編撰好《陜西紅色水利故事》一書,為講好陜西故事、陜西水利事故提供教材,為努力開創陜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譜寫新時代陜西水利追趕超越新篇章注入新的、強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