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世界杯主場館盧賽爾體育場上,梅西“封王”、雙手指天向現場的阿根廷球迷致意時,腳下的足球草坪用的是中國的地下滲透灌溉技術。
這項節水技術是卡塔爾2020年從中國訂購、由寧夏大學環境資源學院研發的,合作價值達12.64億美元。技術亮點在于把水和肥料直接澆灑在草根上,以此穩定控制水量,減少在炎熱干旱地區噴灑水源產生的蒸發損失。
這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三面環沙、氣候干旱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同時,為自然環境相似的阿拉伯國家貢獻“寧夏智慧”的一個實例。
正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舉行的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中國水利科研工作者、水利高校學者及水利工程企業從業者,通過水資源論壇,介紹積極各自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水壩、水電站、水文氣象監測及水衛生監管體系建設中,各自能貢獻哪些“中國方案”。
9月1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水資源論壇現場。圖為直播截圖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擁有大量國際河流和豐富的水資源,其中,東南亞國家高溫多雨、洪澇頻發,西亞和北非國家則降水少、氣候干旱,情況差異大。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南京水科院”)院長戴濟群在論壇上介紹,這些國家建設高土石壩時,研究院參與攻克了大壩施工中應對變形、地震、滲流等不利因素的基數難題,參與設計了反濾層建設方案。目前,這些技術已應用于中國和馬來西亞、老撾、越南等共建國家的80多座高土石壩工程建設中。“此外,蘇丹等共建國家在大壩工程建設中,還用到了南京水科院研發的大壩安全監測新技術、智能監測預警與安全評估平臺。”
“2018年以來,南京水科院與東盟國家在水利水電開發、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水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廣泛合作,加強了水庫大壩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和‘政策-規則-標準’的‘軟聯通’。”戴濟群說。
戴濟群在論壇上還特別提到“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工作。當前,中國正系統建構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努力完成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頂層設計。例如,數字孿生黃河能把黃河“裝”進計算機,通過全景建模的智能手段,構建擬真的數字化場景,承載并運行實際治理黃河業務、支撐黃河治理科學決策;今年4月底,中國首個數字孿生流域建設重大項目——長江流域全覆蓋水監控系統建設項目開工建設,3年工期完工后,將全面化、精準化、智能化提升長江流域監測綜合感知能力和全過程水管控業務應用能力。
“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中,南京水科院研發的監控、預報、指揮和調度一體化系統平臺,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有著良好的國際合作前景和空間。”戴濟群說。
位于阿聯酋迪拜以南30多公里海邊的迪拜哈斯彥電站項目,是中國、阿聯酋“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項目,也是中東地區首個中資企業參與投建和運營的清潔燃煤電站項目,于2017年1月破土動工,4號機組已于今年5月首次并網一次成功。整個項目投運后,可為迪拜提供大量電力能源,降低當地居民用電成本。
河海大學水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濤在論壇上介紹,這座電站項目建設期間,復雜水文地質條件下港口建設關鍵技術的研發單位之一,是該校的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海岸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科研團隊根據當地的珊瑚礁海岸波流運動特性,研發出“海上絲路”沿岸波浪分析與預報系統,提出了中長周期波作用下建筑物荷載和船舶泊穩的計算方法,構建了生態敏感海域水環境影響定量綜合評估方法等。
楊濤說:“作為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的百年高校,河海大學在防災減災領域,具備的基于通信基站信號大數據的水文氣象密集監測與智慧預警關鍵技術成果,能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公共災害監測預警方面提供新途徑。”
今年8月,浙江水利水電學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共建的吉爾吉斯斯坦“魯班工坊”正式投用了。依托這個平臺,兩國開始合作開展水利水電、電氣、新能源、道路橋梁、鐵道工程、機械、測繪、建筑等專業領域的人才培養,組織師生交流互訪、科學研究合作、信息交流共享等活動。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將依托‘魯班工坊’,對吉爾吉斯斯坦青年職業技術人員開展社會培訓、技術輸出轉移、國際教育認證,輸出中國在水利水電、道路、橋梁建設方面的最新課程建設資源和成果。”浙江水利水電學院副校長李政輝說,“今后,通過這座‘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會有更多中國水利水電課程、中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標準‘走出去’,為共建國家培養更多技術人才,推動當地人才就業和經濟發展。”
在中國湖南、重慶、云南及柬埔寨等國內外的30多個水利大壩建設工程中,由中國長江設計集團研發的視聲一體化深水滲漏探測技術是一項“神器”。如果大壩出現滲漏,借助水下聲納滲漏檢測技術,能確定滲漏異常區的位置;利用水下機器人高清示蹤技術,能準確定位入滲點;連通“試驗驗證滲漏通道”,還能檢測滲漏水體的流速,檢測精度比之前的技術版本高100倍;檢測水深超150米。
長江設計集團國際部副主任傅妮介紹,作為隸屬于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科技型咨詢設計企業,中國長江設計集團完成的老撾境內重點河流流域綜合規劃、柬埔寨國家水資源綜合規劃和緬甸糧食主產區發展規劃,改善提高了這些國家在水資源規劃開發利用和保護方面的效率,解決了他們在旱季缺水、雨季洪澇災害頻發的水資源災害問題。
“這些水利國際合作的重要技術成果,有望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涉水領域的學術交流合作,公司的工程治理中心將繼續推動中國技術‘走出’國門、服務‘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為水庫大壩安全貢獻‘長江智慧’和力量。”傅妮說。
原標題:《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水利建設貢獻“中國方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