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鄂文旅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自年初正式啟動以來,湖北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部署要求,各項工作有序推進。11月3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設在省文化和旅游廳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辦公室工作專班獲悉,我省搶抓中央把湖北確定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qū)的歷史機遇,統(tǒng)籌全省資源、調動各方力量,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推動長江文旅融合,擦亮中華文明標識,切實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
提交規(guī)劃建議稿

湖北地處長江中游,是長江干線徑流最長的省份,長江和漢江在武漢交匯,擁有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yōu)勢。
省領導多次就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做出批示,研究推進思路。高規(guī)格成立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議印發(f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推進方案》,遴選組建省國家文化公園專家咨詢委員會。
同時,委托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保護規(guī)劃》,已提交規(guī)劃建議稿。湖北長江文物資源調查全面完成,《長江(湖北段)文物保護利用規(guī)劃》編制完成初稿。全省文旅、發(fā)改部門謀劃項目683個,遴選20多個項目向國家申報。全力爭取長江國家博物館落戶武漢工作,并作為重點項目有序推進,目前,選址初步確定,并初步完成概念規(guī)劃設計和內部展陳設計。
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屈原文化公園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不少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初見成效。
屈原文化公園位于宜昌市,坐落在南磨基山,毗鄰長江,以傳承弘揚屈原精神、屈原文化為主題,充分激活長江宜昌段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轉化。項目總用地面積約236公頃,核心建設面積約66.4公頃,已于8月1日正式開工。其中,中部山谷屈原廣場景觀設計完成施工招標;屈原文化公園幻境隧道已開工建設;公園雕塑征集公告已面向社會發(fā)布,擬于12月進行初評。
南水北調中線水文化旅游區(qū)位于十堰丹江口市,深度結合傳統(tǒng)文化、地域特色、中線工程、調水文化和移民精神,展現(xiàn)“治水大業(yè),水潤中華”的壯麗篇章。項目占地總面積1.7萬畝,已基本建成丹江口大壩旅游區(qū)、滄浪海旅游區(q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紀念園、滄浪州濕地公園、蔡灣綠道示范區(qū)。正在建設融合“中、東、西”三線,全面展示工程建設壯舉、生態(tài)保護成就、移民安置貢獻和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中國南水北調博物館,以及“漢江明珠”丹江口景觀高塔、南水北調移民展示中心、格美游客中心等文旅項目。
屈家?guī)X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于荊門京山市,以長江流域稻作農業(yè)的起源地、中國農耕文明的發(fā)祥地為主題,定位為“稻緣·農魂”,全方位展現(xiàn)屈家?guī)X文化前世今生,為中國大遺址保護與利用提供示范。項目規(guī)劃總面積402公頃,包含遺址展示區(qū)、景觀展示區(qū)、考古預留區(qū)及服務管理區(qū)等。目前,遺址公園建設初具規(guī)模,獲得全省首批文化遺址公園等多項榮譽,列入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guī)劃》。
開展課題研究 營造濃厚氛圍

為不斷擴大長江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營造湖北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濃厚氛圍,我省組織開展“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千里長江行”主題宣傳推廣、“5·18國家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長江主題展覽和燈光秀、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jié)、第七屆長江讀書節(jié)等系列活動。在湖北日報推出“長江文明 荊楚絕艷”“長江文明 荊楚印跡”等系列專欄。舉辦長江沿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研修班、長江三峽海外網紅打卡、“沿著長江游湖北”專題海外推廣等活動。陸續(xù)推出“家住長江邊”文旅系列海外傳播紀錄片、“家住長江邊,詩詞里的荊楚”系列短視頻。
開展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及“人類起源”“長江流域史前文明”等11個專項調查與課題研究。在全國率先組織開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課題研究,拿出專項經費,設置30個基礎類、技術類、機制類課題,吸引217個專家團隊申報,遴選確定60項課題支持研究,編發(fā)多期《湖北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研究專報》,掀起長江文化研究熱潮。
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華文明淵遠流長,博大精深,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厚重積淀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的根與魂。下一步,湖北將充分展現(xiàn)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資源稟賦,努力打造全國前列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樣板段、長江文化展示闡釋核心區(qū)、產業(yè)融合發(fā)展先行區(qū),不斷提高長江文化、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 |
【編輯: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