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座“立體之城”。
盤旋而上的立交橋、橫跨山谷的大橋、深入地下和山腹的隧道共同構建了一幅立體交通畫卷。但是,這樣復雜的交通也讓不少新手司機頭痛。
今(17)日,2024全國百家融媒體記者走進重慶鹿角隧道建設現場“眼前一亮”。該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鹿角立交采用了“蝶形+渦輪型”全互通方案,解決了復雜立交“下錯道繞遠行”的痛點。
重慶立交款式的上新,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其背后都離不開“智慧力量”。
記者從重慶城投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城投建設公司)了解到,其研發建設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慧建管平臺,已實現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在項目中的覆蓋率達到90%。項目設計階段BIM報驗達100%,推動鹿角隧道、寶山大橋等7個項目施工階段高精細度BIM成果初步驗收,為“項目級”智慧平臺復用提供支撐。
數字重慶建設啟動一年多來,重慶城市建設乘“數”起飛,“新”潮澎湃。
智慧平臺
讓項目跑出“加速度”
開工建設還不到兩個月,鹿角隧道工程項目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
在南岸區和巴南區段的銅鑼山山腳下,200余名工人正緊鑼密鼓開展各項施工作業。
鹿角隧道長約5.4公里,為分離式雙洞雙向六車道隧道,是南坪、李家沱組團與界石、茶園組團聯系的主要通道。項目特別之處在于,鹿角立交采用了“蝶形+渦輪型”全互通方案,即使司機走錯路也不必繞行掉頭。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重慶城投建設公司進行了精心設計和實施。而鹿角立交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總共三層,共包含3條主線、12條匝道、9條輔道,3條主線,包含橋梁14座,車行地通道4座。
項目現場,就有不少“智慧”的影子。除了打造的“數字安全之家”,智慧建管平臺也將在不久后投用。
而在半年前,對標國內一流建設的智慧建管平臺,已在兩江新區—長壽區快速通道項目投用,并為項目建設積累了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支撐經驗。
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新興產業鏈之一。當前,重慶城投建設公司正大力推廣使用智慧管理平臺,復制到一個個項目上,讓城市建設跑出“加速度”。
科技賦能
為隧道施工創新破局
發展以智慧建管平臺為代表的創新產品,是重慶城投建設公司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具體表現之一。而在更大范圍內,公司還利用科學技術創新破局。
就在4月28日,位于璧山區與高新區境內的金鳳隧道(主城區段)項目主線舉行通車儀式。順利通車的背后,凝結著城市建設者的心血和智慧。
公司副總經理楊軍告訴華龍網記者,金鳳隧道地質環境復雜,突泥涌水、斷層、煤窯采空區、瓦斯、軟弱圍巖等不良地質條件發育,下穿公路、居民樓等眾多建構筑物,生態敏感性強。
面對工程建設的巨大挑戰,公司組織參建各方積極采用“機械化、數字化、信息化”等先進手段,做到“通風可靠、監控到位、制度落地、管理到位”。施工中通過地質雷達、TSP、超前水平鉆探、AI智能識別等復合探測手段,實時準確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質狀態,依托公司創新團隊提出的隧道圍巖失穩機制理論及防排水技術,動態調整隧道施工工藝,優化設計隧道各分區防排水參數。
同時,公司還開展智能化洞內監控量測、地表沉降觀測,建立隧道施工動態設計優化模型,有效實現精準、快速、安全施工,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避免隧道突泥涌水等災害發生,確保施工安全順利展開。
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艱險越向前。
金鳳隧道的順利通車,是重慶城投建設公司科技賦能、智慧建設的又一典范。未來,公司將繼續發揮科技優勢,推動更多重大項目的突破與創新。
加強轉化
助力數字重慶協同攻堅
數字重慶建設,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關鍵變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協同攻堅。
楊軍介紹說,公司正加強與重慶大學等合作,在科創平臺、科研課題、科研人員上強化優勢互補,以數字化建設、市場化發展需求為導向,依托市級重大項目,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建造、綠色建造等領域,重視科技創新項目的系統性成果轉化。
公司圍繞數字城投“1234”總體架構,開發城市建設業務場景應用,實現道路、管網、橋梁、隧道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楊軍告訴記者,公司正加快形成公司創新人才梯度,完善公司創新人才體系,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
作為重慶城市建設主力軍,近年來,重慶城投建設公司一直致力于跨江大橋、穿山隧道、城市快速路等市級重大項目的建設。曾榮獲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重慶市技術發明一等獎、全球工程建設業卓越BIM大賽基礎設施設計類別大型項目組最佳實踐獎第一名等省部級以上獎項。朝天門長江大橋、石板坡長江大橋復線橋,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東水門長江大橋工程榮獲中國市政工程協會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獎。
接下來,重慶城投建設公司將繼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并推廣應用到各大項目中,與城市共成長。
[編輯:陳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