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總局指出,此次公布股東的違法違規行為主要包括:入股資金來源不符合監管規定;違規代持銀行保險機構股權;隱瞞關聯關系、一致行動關系;存在涉黑涉惡等犯罪行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姜鑫 6月1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下稱“金融監管總局”)公開第六批共18名重大違法違規股東。
金融監管總局指出,此次公布股東的違法違規行為主要包括:入股資金來源不符合監管規定;違規代持銀行保險機構股權;隱瞞關聯關系、一致行動關系;存在涉黑涉惡等犯罪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中,有7家公司均與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信泰人壽”)有關。
同一天,金融監管總局還發布了一則行政許可事項撤銷決定書,撤銷了2022年7月對信泰人壽關于7家股東變更的批復。
此外,信泰人壽注冊地的金融監管總局浙江監管局披露了2張涉及信泰人壽的罰單,信泰人壽在被罰50萬元的同時,公司時任董事長鄒平笙被禁止終身進入保險業。
這使得信泰人壽較為復雜的股權問題得以清晰地處置。其實,在信泰人壽的股東名單中,被監管點名的7家股東早已不見蹤影。
6月13日,浙江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董貴波赴信泰人壽開展調研,詳細了解物產中大集團(600704.SH,下稱“物產中大”)和信泰人壽相關工作進展情況,聽取意見建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這意味著,在國資股東加持下的信泰人壽迎來新局面。
7家股東退出 4家地方國企入股
在金融監管總局點名的18名重大違法違規大股東中,有7名為原信泰人壽股東,分別為天津大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9.9038%)、西藏財邦能源裝備有限公司(持股4.9%)、遠洋資本有限公司(持股14.9%)、山東浩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9%)、景成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0%)、天津市康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9%)、吉林省九洲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9%)。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的披露公告,將信泰人壽在2020年秘而不宣的股權轉讓過程浮出水面。
根據監管當時給予信泰人壽股權轉讓的批復文件,2020年4月,原銀保監會批準浙江永利實業集團將其所持信泰人壽的2356190479股股份轉讓給中微小企業投資集團。轉讓后,中微小企業投資集團持有信泰人壽2356190479股股份,持股比例為47.12%。2020年11月18日,原銀保監會又批準中微小企業投資集團、浙江華升物流有限公司、利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所持有信泰人壽的3470190479股股份轉讓給天津大田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遠洋資本有限公司、景成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吉林省九洲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康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西藏財邦能源裝備有限公司、山東浩信集團有限公司。轉讓成功后,中微小企業投資集團、浙江華升物流有限公司、利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退出信泰人壽股東名單。
2022年7月,因查到上述公司入股信泰人壽的資金均非企業的自有資金,原銀保監會發文撤銷《中國銀保監會關于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變更股東的批復》(銀保監復〔2020〕805號)。原銀保監會還表示,基于該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責令違規股東按照銀保監會要求,清退所持股權,并限制違規股東參會權、提案權、表決權等相關股東權利。
上述股權清退工作似乎已經完成。今年1月,金融監管總局浙江監管局批準同意信泰人壽變更注冊資本及股東,物產中大、杭州城投資本集團等4家浙江地方國企入股信泰人壽。
在2023年10月,信泰人壽發布上述股東的增資公告中,曾披露公司最新的股東持股情況,上述7家股東已經不見,轉而出現了存款保險基金和保險保障基金的身影。
在物產中大等四家公司入股后,信泰人壽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東有六家。信泰人壽官網信息顯示,物產中大持有公司33%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此外,存款保險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和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有信泰人壽17%的股份。
圖片2.png
十七年曲折發展
談及信泰人壽,市場人士會想到“如意系列”“達爾文系列”等爆款產品,也會想到其頻繁的股權變更以及規模的快速發展。
信泰人壽成立于2007年,由拿到保險牌照但資金稀缺的平泰人壽與缺牌照的中和人壽合并而成。成立之初,信泰人壽的股東大部分為浙江永利實業、巨化集團等浙江公司,但在發展過程中,公司多次增資,股權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2014年,信泰人壽因為償付能力不足,被監管停止開展新業務。彼時,公司收到的監管函顯示,信泰人壽2013年4季度末實際資本為-14.75億元,最低資本為7.93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5.96%。
2015年至2016年期間,增資后的信泰人壽重獲新業務、開設分支機構的權限以及解除了不動產投資禁令,并在2015年實現盈利,隨后又陷入虧損。彼時,正是以萬能險帶領保險行業保費規模快速增長的時代,信泰人壽也在這一時期實現了規模快速擴張。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信泰人壽的幾家大股東曾將其所持股權進行質押,質權人主要為曾經的包商銀行和國民信托。
隨著7名違法違規股東的清退,深陷股權問題風波的信泰人壽正在甩掉歷史包袱,但公司的發展之路并不容易。
當下,保險行業的發展面臨著資產和負債的雙重壓力,一方面負債端保費增長步入低增速區間,因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負債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投資端面臨著宏觀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和投資收益下降的挑戰。
在浙江省國資委領導在對信泰人壽的調研座談會上,物產中大董事長、黨委書記陳新表示,物產中大將支持信泰人壽進一步規范法人治理結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內控機制運行,持續提升企業內在價值和核心競爭力。
信泰人壽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35.91億元,2024年第1季度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39.02億元,總資產達到了2574.30億元。
已經進行多年轉型嘗試的信泰人壽將如何走出自己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經濟觀察網將持續關注。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