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中招了,自動扣費了幾個月,跟客服溝通了幾天也沒有消息反饋。”近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自家父母在不知情下“被保險”了。
“不知道是在何時投了保”
“9月22日那天,我父親微信莫名收到扣款提示,顯示被‘悟空保’扣了155元的保費。”鄧雨(化名)說,自家老人遭遇了一起“被投保”。
“我父親說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投的保,也沒填寫過個人信息。”但鄧雨在翻找手機記錄后發現,在8月9日時已被悟空保扣款1元,她表示,自己父親對智能手機的使用并不熟練,可能因此中招,誤投了“1元險”。
根據悟空保的小程序介紹,悟空保只是第三方保險中介機構。鄧雨父親“被投保”的保險,實際承保公司為泰康在線。“泰康在線的客服堅稱我父親已經填寫了個人信息,多次拒絕退回全款的要求。”她說。
在悟空保的小程序中,投保只需提供身份證號和手機號,在輸入手機驗證碼后,頁面會自動跳轉到付款界面,甚至連“立即投保”的確認按鈕都不需要點。
在向客服詢問時,悟空保客服表示,投保頁面上有投保須知,被保險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仔細閱讀,選擇投保。而實際上,投保頁面中的《保險條款》《投保須知》等均為默認勾選。
悟空保小程序中的投保界面,輸入驗證碼后會立即跳轉至付款界面。
鄧雨的遭遇也并非個例。
在黑貓投訴上,關于悟空保的投訴達5000多條。大部分投訴者都表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自動投保、自動扣款,且退保退款困難。而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經歷過同樣情況。
在這些投訴中,不少消費者第一月的投保金額僅為1元,后續則是每個月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自動扣款,且中招者大部分是家中的老人。
根據投訴,一些消費者是在掃碼共享設備或者健康碼時“中招”;更多人反映,自己完全不知道是在何時投了保,收到扣款提示后才知道被投保了,實際上早已過了投保的“猶豫期”。
“退保要收35%的手續費”
后續退保過程中,除了客服電話難接通外,退保手續也十分繁瑣,不少網友表示,“退保需要填寫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還要進行人臉識別,明明被坑的時候什么都沒填。”“沒辦法全額退保,客服稱要收35%的手續費。”
對此,有消費者表示了疑惑,“即使誤投后退保,平臺也能賺到錢,這明顯是套路。”
消費者在投訴平臺上的相關投訴。
“一般的傳統保險,需要對被投保人的第一民事行為能力、身體健康等進行確認,相比較而言,互聯網保險的保險責任比較簡單,在重視前端‘獲客’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簡化投保程序。”某保險公司區域經理李女士說。
李女士表示,按照規定,一般壽險保險只能退回退保時保單所具有的“現金價值”,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投保成功,消費者在后續退保時很難實現全額退保。
監管出手!誘導投保廣告,全面停止
針對老年群體易踩保險陷阱的現象,李女士表示,在一些消費場景中植入的保險廣告,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消費者的注意力“盲區”進行引流。
掃碼共享單車成為中招被投保的消費場景之一。資料圖。
對于誘導投保的廣告亂象,8月25日,北京市銀保監局發布通知,要求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區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廣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級”“免費贈險”“實物抽獎”“限時停售”等誘導、誤導性的內容,以及存在廣告標識不清晰、關閉按鈕不顯著、整屏誘導點擊等問題的廣告。
您“被保險”過嗎?
來源:中國新聞社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
“不知道是在何時投了保”
“9月22日那天,我父親微信莫名收到扣款提示,顯示被‘悟空保’扣了155元的保費。”鄧雨(化名)說,自家老人遭遇了一起“被投保”。
“我父親說不知道是什么時候投的保,也沒填寫過個人信息。”但鄧雨在翻找手機記錄后發現,在8月9日時已被悟空保扣款1元,她表示,自己父親對智能手機的使用并不熟練,可能因此中招,誤投了“1元險”。
根據悟空保的小程序介紹,悟空保只是第三方保險中介機構。鄧雨父親“被投保”的保險,實際承保公司為泰康在線。“泰康在線的客服堅稱我父親已經填寫了個人信息,多次拒絕退回全款的要求。”她說。
在悟空保的小程序中,投保只需提供身份證號和手機號,在輸入手機驗證碼后,頁面會自動跳轉到付款界面,甚至連“立即投保”的確認按鈕都不需要點。
在向客服詢問時,悟空保客服表示,投保頁面上有投保須知,被保險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仔細閱讀,選擇投保。而實際上,投保頁面中的《保險條款》《投保須知》等均為默認勾選。
悟空保小程序中的投保界面,輸入驗證碼后會立即跳轉至付款界面。
鄧雨的遭遇也并非個例。
在黑貓投訴上,關于悟空保的投訴達5000多條。大部分投訴者都表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自動投保、自動扣款,且退保退款困難。而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經歷過同樣情況。
在這些投訴中,不少消費者第一月的投保金額僅為1元,后續則是每個月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自動扣款,且中招者大部分是家中的老人。
根據投訴,一些消費者是在掃碼共享設備或者健康碼時“中招”;更多人反映,自己完全不知道是在何時投了保,收到扣款提示后才知道被投保了,實際上早已過了投保的“猶豫期”。
“退保要收35%的手續費”
后續退保過程中,除了客服電話難接通外,退保手續也十分繁瑣,不少網友表示,“退保需要填寫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還要進行人臉識別,明明被坑的時候什么都沒填。”“沒辦法全額退保,客服稱要收35%的手續費。”
對此,有消費者表示了疑惑,“即使誤投后退保,平臺也能賺到錢,這明顯是套路。”
消費者在投訴平臺上的相關投訴。
“一般的傳統保險,需要對被投保人的第一民事行為能力、身體健康等進行確認,相比較而言,互聯網保險的保險責任比較簡單,在重視前端‘獲客’的情況下很可能會簡化投保程序。”某保險公司區域經理李女士說。
李女士表示,按照規定,一般壽險保險只能退回退保時保單所具有的“現金價值”,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投保成功,消費者在后續退保時很難實現全額退保。
監管出手!誘導投保廣告,全面停止
針對老年群體易踩保險陷阱的現象,李女士表示,在一些消費場景中植入的保險廣告,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消費者的注意力“盲區”進行引流。
掃碼共享單車成為中招被投保的消費場景之一。資料圖。
對于誘導投保的廣告亂象,8月25日,北京市銀保監局發布通知,要求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應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區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廣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級”“免費贈險”“實物抽獎”“限時停售”等誘導、誤導性的內容,以及存在廣告標識不清晰、關閉按鈕不顯著、整屏誘導點擊等問題的廣告。
您“被保險”過嗎?
來源:中國新聞社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