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0元”、“限時特惠 首月立減**元”等內容,實際是首月不收取保費,將全年應交保費均攤至后11個月,消費者并未得到保費優惠。
以首月1元為誘餌,但實際上后續保費一分不省。這種保險陷阱,消費者要小心了。
8月25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于專項整治北京地區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全面叫停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在京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營銷宣傳廣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級”“免費贈險”“實物抽獎”“限時停售”等內容,以及存在廣告標識不清晰、關閉按鈕不顯著、整屏誘導點擊等問題的廣告。
實際上,早在2020年12月,銀保監會就曾點名過違規險企,指出幾家保險公司利用“首月0元”“限時特惠 首月立減××元”等宣傳內容誤導消費者、欺騙投保人的行為。
保險營銷套路花樣繁多
生活中,一些消費者常常會收到以“首月1元購買**萬醫療保險”為噱頭的保險“福利消息”,這給眾多消費者造成了困擾。
據媒體報道,一名男子在某酒店住宿時,手機沒電了,當時看到桌子上有個充電器,要求掃碼才能充電,掃了之后發現被“悟空保”扣款1元。當日晚上查看手機,發現自己竟然還購買了一份保險“悟空全民醫保康享版”,并扣掉285.99元錢。扣錢時未經過他確認,直接從微信上自動支付。后來,酒店負責人解釋說,充電器上的二維碼是保險廣告,這名男子誤點了。酒店隨即協助聯系“悟空保”退款。
類似的“被投保”套路在保險市場上可謂花樣繁多。此前,根據網絡輿情、消費投訴等情況,北京銀保監局關注到個別保險機構在通過廣告引流開展互聯網保險銷售業務過程中,片面強調“首月1元”“1元升級”等營銷用語,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北京銀保監局已對相關機構依法采取監管措施,責令其全面整改,立即停止發布存在誘導性宣傳問題的營銷宣傳廣告,妥善處理投訴糾紛。
北京銀保監局稱,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目前市場上包含“首月1元”“1元升級”“免費送保障”“手機抽獎”等內容的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廣告較為普遍,相關廣告標識不清晰不顯著,且往往與共享單車、充電寶等消費場景緊密結合,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消費者的注意力“盲區”進行引流,同時部分消費者由于對保險產品了解不充分,未認真閱讀產品條款,易引發消費投訴糾紛。
上述《通知》指出,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開展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應當符合《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的有關規定,營銷宣傳內容應當由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統一制作,清晰準確,營銷宣傳內容應當與保險合同條款保持一致。
《通知》還要求,各保險機構統一管理北京地區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活動,制定完善相關制度,建立日常管理臺賬,并按季度報告監管部門。
審慎點擊、理性投保
實際上,這種“首月1元”等忽悠式保險營銷是在跟消費者玩數字游戲。
早在2020年12月18日,銀保監會消保局就曾點名通報幾家問題險企。其中,2019年1月至6月,安心財險通過輕松保經紀微信平臺公眾號“輕松保官方”銷售“安享一生尊享版”產品時,宣傳頁面顯示“首月0元”、“限時特惠 首月立減**元”等內容,實際是首月不收取保費,將全年應交保費均攤至后11個月,消費者并未得到保費優惠;2019年4月至10月,輕松保經紀在微信平臺公眾號“輕松保官方”銷售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年輕保·600萬醫療保障”產品時,銷售頁面顯示“首月0.1元”、“首月3元”、“會員日補貼”等內容,實際是將全年應交保費扣除首月0.1元或3元的保費后,將剩余保費均攤至后11個月,消費者同樣并未得到保費優惠。
銀保監會表示,這些通過“限時特惠”、“會員日補貼”等宣傳,以“零首付”等方式,給投保人優惠(豁免或減少)應交保費錯覺、誘導投保人購買保險的行為,屬于虛假宣傳、欺騙投保人。
北京銀保監局表示,后續將根據保險機構報送的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管理臺賬,開展常態化網絡監測和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置不當營銷宣傳廣告,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同時,北京銀保監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互聯網保險產品時,務必樹立理性消費理念,仔細、全面了解保險產品條款,在暢享互聯網技術帶來的消費便利同時,審慎點擊、確認相關內容,理性投保,切實維護好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