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全球四大再保險大會之一的上海“陸家嘴再保險大會”舉行。本屆大會上,以聚焦“新力量、新服務”為主題的健康險分論壇備受矚目,上海保險交易事業部總經理趙雷、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顧雪非、善診創始人兼CEO吳竑興等為業界解讀了“健康險”行業發展新趨勢。
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之后,人們對于保險,尤其是“健康險”類需求猛增。根據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的最新財報數據,三季度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分別實現保費收入74.59億元及273.27億元,同比增長依次為52.52%、45.44%,遠高于其他險種5.8%的增幅。

健康險行業“宏觀看人口、中觀看政策、微觀看路徑”,善診創始人兼CEO吳竑興指出,宏觀層面,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時代,17%的老年人,花掉了67%的醫療費用,這是健康險行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
波士頓咨詢分析認為,在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目前中國的健康管理業務發展還在探索階段,保險公司與其他健康管理服務提供方主要面臨“三大發展困境”:即“缺乏有效數據支持效果分析、缺乏創新與差異化服務、缺乏聯動的健康管理”。
科技力量的介入解決了這一難題,科技力量與傳統保險業的結合已逐漸進入“深水區”,據中保協統計數據,目前全國已經有61 家保險公司與螞蟻保險、善診、微保等第三方科技公司和平臺合作,開展互聯網業務。2019 年第三方平臺累計實現規模保費 1619.8 億元,同比增長 63.3%,占互聯網人身保險總規模保費的87.2%。
科技與保險的結合正在開辟越來越多的高風險市場,比如60歲以上的健康險需求。自去年以來,善診針對這個品類已經聯合業內多家保險機構一起,推出了多款老年險產品,還有更多的老年健康險項目也會在2020年面世。
根據2019年12月銀保監會等13部委發布的《關于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未來六年,中國的商業健康保險要保持19%的年均增長率,到2025年,商業健康保險規模將超過兩萬億元,真正實現成為中國基本醫療保障體系“支柱”之一。
個人用戶對于健康險的認知和購買愿望也在提升,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20年8月的調研,“大約80%的團險消費者表示未來仍愿意自主購買個人健康險產品”。該機構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健康險行業保費收入將從高速增長進入穩健狀態,年增長率在15%—20%”。
來源:周到上海作者:林勁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