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記者從南寧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4年,南寧市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集中政策和資源要素穩增長、調結構、優布局、促轉型、提質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內生動力不斷積蓄,工業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
數據顯示,2024年工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36%,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貢獻率和拉動力均創6年新高。
南寧成為全國新能源(2.490, 0.03, 1.22%)產業重要集聚區
龍電寧鑫、國潮鋁業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比亞迪(354.500, 3.50, 1.00%)、太陽紙業(14.380, 0.14, 0.98%)等百億項目持續釋放新動能……2024年,我市堅持以推動重大項目釋放增量為突破口,狠抓在建項目投產入規、投產項目達產增效,力促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據統計,2024年,以新能源電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以造紙、鋁加工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能源電池、造紙、鋁加工產業合計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超110%,成為工業增長“助推器”。
同時,我市堅持全產業鏈思維,聚力推進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了新突破——
新能源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新能源電池累計投產產能超85GWh,全年產值突破360億元,南寧成為全國新能源產業重要集聚區;
電子信息產業向高新技術領域邁進,南寧泰克DDR5企業級內存條全國自主品牌銷量第一,拓米項目填補廣西柔性顯示材料領域空白;
造紙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全年產值超110億元、同比增長34%,太陽紙業一期技改、生活用紙項目實現投產;
化工新材料產業招商實現新突破,法國愛森造紙化學品項目落地;
鋁加工產業加快提檔升級,加工能力超100萬噸,動力電池鋁箔年產能位列全國前三……
一項項成就、一個個數字,飽含首府產業優化升級的底氣與信心。
“我們堅定向高端產業邁進的決心,堅持串珠成鏈、織鏈成網、集群發展,推動產業集群持續向‘智造’邁進、向‘創造’轉型、向‘高端’升級。”南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將運用智改數轉、綠色技術推動食品、林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創新升級,加快鋁基新材料產業鏈延伸和價值鏈攀升,力爭鋁加工產業產值突破150億元;以百億級龍頭企業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力爭在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持續完善新能源產業體系,力爭新能源電池產值突破400億元。
東部新城成為全市工業經濟核心增長極
2024年,我市落實“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新格局,堅持跨境產業融合發展與“向海圖強”雙向發力,推動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資源要素向園區傾斜,穩步提升園區發展規模能級,不斷開辟工業振興主戰場主陣地。東部新城成為全市工業經濟核心增長極,形成以新能源、造紙、化工新材料等為主的向海經濟產業體系,2024年拉動全市產值增長3.9個百分點;“兩港一區”建設提速提質,綜保區二期、南寧(深圳)東盟產業合作區加快推進,積極打造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合作區。
此外,我市還著力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深入開展實體經濟調研服務,全力育企助企強企。2024年新增產值超百億元企業3家、超50億元企業1家、超30億元企業3家。新入規工業企業172家,其中新建入規57家、數量位居全區第一。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自治區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1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16家、廣西鏈主型龍頭企業9家、全國及全區質量標桿企業10家,數量均居全區首位。
今年我市將實施專精特新培育提升行動和企業上規模計劃,加強政策引導、分類施策、服務保障,力爭新增培育產值超200億元企業1家、60億元企業2家、30億元企業2家、10億元企業6家、上規入統工業企業150家、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家,加快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
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
2024年,我市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開拓數字化轉型場景,以“一行一策”助力優勢產業“鏈式”數字化轉型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穩步推進,超100家試點企業數字化水平達二級以上,豐林木業集團鏈式數字化轉型應用案例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典型案例集。全市新增廣西智能制造標桿企業3家、智能工廠示范企業6家、數字化車間15家,數量位居全區前列。南寧市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首批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
今年,我市將利用好中國—東盟信息港、南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等平臺,發揮超大城市豐富場景應用優勢,打造人工智能平臺和場景,推動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加快建設五象云谷AI智算產業園,穩步推進中小企業智改數轉、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新質生產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發展人工智能產品,推動人工智能應用,賦能產業升級。實施“綠色制造+技術創新”行動,推進建材、造紙等重點行業綠色工藝革新和產品創新,加快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
本報記者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