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消息,10月20日,萬科媒體交流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重點回應了市場的兩大擔憂:短期看,密集出臺的政策有沒有發揮效果?長期看,中國的房地產到底有沒有過剩?
圖片
“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決所有問題”
“政策肯定是有作用的”。對于第一個問題郁亮的回答毫不猶豫。他分享了一組行業數據顯示,8月以來,政策的發力釋放了合理的住房需求,已顯現出一定效果,9月,一、二線城市成交面積環比增加13.4%,10月上半月最新數據相較9月繼續好轉。郁亮認為,市場積累的反彈力量和政策支持為恢復提供了一定動力。
不過,郁亮也強調,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決所有問題。在他看來,市場短期恢復的基礎還不牢固,建議各地因城施策,結合本地市場情況做出更及時的調整,加快政策落地速度。
“尤其是在供給端,可以有更積極的舉措,” 郁亮舉例稱,“例如對于庫存過多的地區,暫時放緩土地供應節奏,而對于過去規劃用途存在偏差的土地和房產,應考慮轉變性質去做市場更需要的產品,這些都是地方政府權限內可考慮的舉措?!?
而針對第二個問題,郁亮則維持了一貫的態度——住房市場需求正在從“有沒有”的階段,走向“好不好”的階段。
市場是否存在供給過剩?以“被平均”為切入點,郁亮分享稱,“城市被小鎮平均了,大城市被小城市平均了。目前客戶對居住的需求越來越多,類型也越來越多樣化,但針對新需求的市場供應是不充分的”。
市場的新需求在哪里,萬科開發業務負責人張海結合一線的經驗介紹,今天客戶對產品功能要求高,看重包括戶型、室內裝標、景觀、配套設施、物業服務在內的綜合體驗,企業的操盤及格線標準從60分提高到80分,企業需要從單項冠軍變成投資研判、客戶洞察、產品定位、操盤效率等關鍵環節的全能高手。
從城市人口增長、改善、更新的需求來看,郁亮預計,未來住宅建設的中樞值是10-12億平方米。由此來看,現階段住房建設水平超跌了。今年預計新開工不到7億平方米,回到了2006年的水平,距離10-12億平方米的中樞值有較大差距。他認為,“住房作為居民生活的剛需不會消失,壓制久了總要釋放出來?!?
賺小錢、賺慢錢、賺辛苦錢
無論如何,當前的陣痛期仍然考驗著行業中的每個人。郁亮坦言,行業陣痛的影響比預想中要長,目前還在持續當中。陣痛的壓力對每個人都一樣,各方都不容易,都在努力熬過陣痛期。不過,郁亮強調,無論是否愿意或是否接受,行業都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萬科最關心的還是未來如何發展。
“只有順應時代改變的企業,才有可能穿越周期。對萬科而言,與客戶、城市同步發展,就有生意做?!币匀f科而言,公司目前正在實踐開發經營服務并重的戰略,郁亮重點分享了其中的兩大難點。
第一大難點首先是需要培養出賺小錢、賺慢錢、賺辛苦錢的能力。以長租公寓業務為例,長租公寓是不動產業務中最難賺錢的業務之一,不過目前萬科的努力已經取得收獲。泊寓總經理胡冬華透露,自今年6月起,泊寓已實現單月利潤連續回正,9月份實現了累計權益凈利潤回正,預計今年內將實現整體盈利。
郁亮介紹,萬科是通過建立一整套成熟打法,長短租結合、個人客戶與企業客戶結合,不斷降低引流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才終于實現了利潤回正。
第二個難點,是商業模式能否實現閉環。經營服務業務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見效慢,然而隨著REITs政策推出,這一問題已出現解決的希望。郁亮進一步表示,萬科商業、物流、租賃住房都在積極準備REITs,有信心取得突破。一旦完成REITs的環節打通,萬科就有望真正從開發商轉變為不動產商。
“當下不必過于悲觀”,郁亮在總結中仍然在為行業打氣,“我相信城市永不落幕,只要與客戶、城市同步發展,未來仍有很多機會。”
原標題:“針對新需求的市場供應是不充分的”,萬科郁亮最新發聲,還講了這些......
責編李周芳
免責聲明:上游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游新聞-重慶晨報”或“上游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游新聞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