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濟南報道
3月22日,上證指數早盤窄幅整理為主。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板塊連續發力,陽光城、華夏幸福、信達地產、冠城大通等十余股漲停,保利發展、萬科A、招商蛇口漲超4%,金地集團漲超5%。整個地產指數漲3.4%。

(數據來源:wind)
面對地產板塊的反彈,不少投資者表示無所適從,生怕以往的一日游行情再次出現,同時又怕錯過超跌后的報復性反彈。那么,房地產板塊到底該如何把握?
機構認為地產板塊“最糟糕的時候”或已過去
近期,不少主流機構集中發聲關注地產配置價值,并表示地產板塊“最糟糕的時候”或已過去。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隨著需求端的發力,以及邊際往下調整,我們相信整個地產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從政策底部到市場底部,地產板塊整個邏輯和線索依稀可見。
中信建投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宏觀經濟和房地產行業政策定調偏暖,房地產被擺到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位置,中長期來看,行業產能初清疊加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建立,將有助于行業資源進一步向優質企業集聚。
華安證券策略團隊認為,房地產調控逐步放松和預期轉變,行業風險集中釋放近尾聲,政策底部確定。
我國地產行業出清或尚未到底
而對當前的行業格局,國信證券山東分公司類興亮卻認為“行業底”仍需時間。
在接受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類興亮告訴記者:“首先,可以確定的是,目前房地產仍是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行業自身及產業鏈對GDP貢獻占比近三成。就未來發展來看,房地產行業會一直存在,就如同歐美發達國家,房地產市場發展幾百年,現在依然是舉足輕重的行業。”
那么既然行業將持續發展,不妨來看看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競爭格局與發展方向。
眾所周知,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萬科管理層時常就行業發展發表一些獨到的觀點,如萬科提到的“時代”:房地產行業已經經歷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直接跳過了青銅時代,現在是生鐵時代。
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速度與利潤水平均在降低。類興亮認為:“目前行業已經到了誰能活下去的階段,而這個階段對于行業中的企業可以說是很痛苦的。在行業寒冬里,大家都難受,但是難受與難受是不一樣的,具有資金優勢、品牌優勢、管理優勢的龍頭雖然也難受,但其難受是暫時的,是充滿希望的。與此同時,實力不強的房地產公司的難受是致命的、絕望的,大部分難逃破產重組的命運。”
事實上,像類興亮所說的這個過程在很多行業中均有發生,如啤酒、白酒、家電等。以啤酒為例,自上世紀80年代啤酒傳入中國后,啤酒行業在中國迅速發展。90年代初期,各行業快速發展,區域擴展加快,啤酒同樣如此,全國各地開始興建啤酒廠,在巔峰時期,甚至每個縣城都有至少一家啤酒廠,短時間內,全國啤酒廠發展到數千家。而隨著市場發展進入第二階段后,各啤酒廠商不斷進行資本運作和企業調整,通過并購實現全國性擴張,并用低價策略搶占渠道提升市場份額。
經過多年的合并整合之后,全國性啤酒廠整合完成,中國啤酒市場形成了五大龍頭,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五大企業中,華潤市場份額最大,區域布局最為全面,工廠最多,產能最大;青島、百威兩家市場份額相近,且基本實現全國化產銷布局;燕京、嘉士伯地域性較為明顯,燕京啤酒在北京、廣西兩地有較大優勢,嘉士伯通過收購重慶啤酒、烏蘇啤酒,扎根我國西部地區(寧夏、新疆、重慶、云南)。
而將視線拉回到房地產行業來看,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10.33萬個,其中內資企業數量最多,有99150個,占總數量的96.0%。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平均從業人數有290.13萬人。以啤酒行業的發展規律類推,類興亮表示:“在行業進行兼并重組的最后,剩下的房地產企業大概也就千家左右,甚至更少。”
而對于目前的地產行業,類興亮認為,行業兼并整合還遠沒有見底,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很多年。
長期投資當甄別行業龍頭
而短期來看,高層發聲強調兩維護、防控金融風險、滿足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政府維穩暖意已現。主要原因則是面對當前的經濟增長壓力,房地產與基建是穩增長立竿見影,見效最快的措施。因此,預計行業政策正常化修復開啟。
落腳到投資策略上,類興亮認為,短期反彈是一種主題投資,需要快進快出,而長線投資就是仔細甄別行業龍頭,誰能在未來的行業寒冬里,不斷收購兼并,不斷做大做強,吃下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歷史性“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