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青島市公共資源交易電子服務系統
發布太平路31號、33號
改造項目(設計)招標公告。
前期,
太平路31號、33號改造項目
曾發布工程招標計劃。
此次設計方案招標
預示著項目改造進一步推進,
也明確了該項目的“重生”方向。
招標公告顯示,改造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3071平方米,其中太平路31號建筑面積約9065.83平方米,范圍為地下一層至四層,太平路33號建筑面積約24005.17平方米,范圍為地下二層至五層;項目擬對太平路31號、33號進行改造提升,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建筑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安裝工程(含給排水工程、強電工程、弱電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等。項目建成后擬作酒店使用,擬改造為高標準的建筑環境設計和室外工程及四、五星級飯店標準。招標內容包括該項目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招標單位為青島海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工程造價為6942013.53元。
棧橋王子飯店 資料圖
據了解,太平路31號為棧橋王子飯店,始建于1911年,由著名德國建筑師庫爾特·羅克格、里希特設計,前身為亨利王子飯店,被稱為“東亞罕見的旅館”,號稱“東亞第一館”,百年來,見證了無數名人在此下榻。作為百年建筑,棧橋王子飯店一磚一瓦都充滿了歷史的記憶,是一座地標式建筑,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令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青島日報社舊址。邢志峰 攝
迎接2008年奧帆賽前的青島日報社大樓
太平路33號,曾是1949年12月10日《青島日報》創刊時的辦公地,在此前的主要用途是酒店。
這座建筑約營造于1900年前后,是德租青島早期在海因里希親王飯店之后建成的另一家頗有規模的酒店。飯店建筑面積2053平方米,地上有3層,地下1層,磚木結構,屋頂為平頂。立面采用了不對稱的布局,西側為磚墻砌造,南立面有木制外廊。立面的中間與西側各設一處大門,南大門通往二樓、三樓,西大門應為餐廳入口;樓內有客房30間。
解放之前,這座老建筑曾歷經滄桑,幾易其主。1914年春,這座建筑被日軍從哈利洋行手中沒收,與海因里希親王飯店一同轉入日本人之手,成為日本人經營的青島大飯店。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后,該建筑被作為美國海軍基督教青年會的駐地。1949年6月2日,解放軍接管青島。不久后,這里被用來作為青島日報社和新華社青島分社的辦公地。1950年代,根據前海建筑的風貌特征樣式對建筑屋頂做了改造,由平頂改為紅瓦坡頂。1998年11月28日,在舊址拆建基礎上,總建筑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的青島日報社新建辦公大樓宣告封頂。這座建筑可謂見證了青島的百年風華,也見證了青島新聞事業70多年的發展變遷。
2019年,市南區啟動對這棟老建筑的“活化”利用開發,成為青島北服時尚產業園所在地。
借助歷史城區更新的東風,中山路及周邊區域邁上了煥新蝶變的快車道,從百年青島路的“復活”,到青島灣二中灣全新的旅游碼頭一期投入使用;從劈柴院的煥新,到一座座里院的更新利用,歷史城區以讓人目不暇接的速度蝶變。
建成之初分別為飯店、酒店的太平路31號、33號,如今即將重回酒店業態,歷經百年時光回歸最初的模樣。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和光芒,以更高的標準展現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魅力,不免讓人充滿想象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