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凌姝)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7月17日10點,距離2020年長江第一號洪水形成剛剛過半個月,長江第2號洪水又在長江上游形成,這次洪水來勢更猛,三峽水庫在18日8時入庫洪峰達每秒61000立方米,為三峽建成以來的第三位。19日20時,長江第2號洪水已經平穩通過三峽大壩。 那么當前長江防汛形勢還面臨哪些難點問題?三峽和其他上中游水庫群在今年的防汛抗洪中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20日上午,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召開新聞通氣會進行了通報。 今年6月以來,長江流域共發生9次明顯降雨,降雨過程基本無間歇,且降雨區域重疊度高。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陳敏表示,“降雨偏多且集中”“上壓下頂、洪水宣泄不暢”是今年洪水的主要成因。陳敏介紹:“從7月1日開始統計,長江中下游降雨實際上較歷史同期偏多了1.6倍,鄱陽湖區比歷史同期偏多了4.3倍。水勢漲勢之猛可能大家都有感受,比如城陵磯的蓮花塘,漢口、九江,7月份以來,基本上就漲了4米左右,特別是湖口,一天漲了0.63米,鄱陽湖是我們國家最大的一個湖泊,一天能漲0.6米,可見雨下得多大,來水多大。洞庭湖的來水,長江中游區間來水以及鄱陽湖的來水,某種程度上就形成了上面壓、下面頂,洪水發生遭遇,形成比較大的洪水過程。” 受長江上游及三峽區間來水明顯增加影響,7月17日10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漲至5萬立方米/秒,“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18日8時,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6.1萬立方米/秒,這一峰值持續18小時,直到19日才開始減退。 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表示,隨著長江中上游來水加大,長江中下游原本緩退的水位將拉長高水位運行時間,長江防洪形勢仍然嚴峻。陳桂亞介紹:“目前處在7月下旬、8月上旬,防汛的關鍵時期,要考慮后期長江上游可能發生的洪水,長江中下游干堤和洞庭湖、鄱陽湖超警的幅度比較大,目前超警幅度比如湖口仍然在兩米以上。堤防經過長時間的高水位浸泡,特別是土堤堤身的含水量增加,出險量也會增加,防守任務、巡堤查險任務十分艱巨。” 在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發生發展期間,三峽水庫連“踩”5次“剎車”,下泄流量從3.5萬立方米/秒降至1.9萬立方米/秒,最大削峰率為34%,在剛剛發生的長江2號洪水期間,最大削峰率為46%。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黃艷表示,今年,包括三峽水庫在內,長江流域納入聯合調度的水庫水工程已經達到10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