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達開灌片。
初春的八桂大地,江河奔涌,萬物競發。
在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B5標段,推土機、挖掘機和運輸車往來穿梭;龍云灌區金雞嶺隧洞內,盾構機晝夜不停掘進;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達開灌片項目2標段,焊花飛濺,管道安裝緊鑼密鼓進行……
2025年開年,廣西以“起步即沖刺”的昂揚姿態,擂響水利建設戰鼓,在質量與速度的雙重賽道上全力沖刺一季度“開門紅”,用實干為廣西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水動能”。
工程串珠成鏈 八桂潮涌新篇
作為珠江流域的“生態水塔”、連接滇桂黔與粵港澳地區的“黃金走廊”,廣西山川縱橫間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稟賦。然而,“水在谷底流,人在山上愁”的工程性缺水難題,始終制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脈搏。
近年來,隨著《廣西水網建設規劃》《廣西水網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等戰略落地,一張“兩橫八縱、六河連通,引補相濟、調蓄結合”的現代水網構架正在舒展經脈,一幅興利除害、惠及民生的治水藍圖正從紙面躍入現實。
2024年,作為全國首批省級水網先導區之一,廣西交出了亮眼答卷: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大莊支線、百色水庫灌區工程建成通水,長塘水庫、龍江河谷灌區開工建設,下六甲灌區、大藤峽灌區、龍云灌區工程加快建設,洋溪水利樞紐、邕北灌區、龍灘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4項工程納入國家“兩重”建設名單,玉林市、陽朔縣入選全國市級、縣級水網先導區名單……一項項水利工程串珠成鏈,在防洪排澇、城鄉供水、農業灌溉、生態修復等方面發揮顯著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廣西水利系統加壓奮進,以超常規舉措提速提質,全力沖刺圓滿完成年度目標。自治區水利廳對環北廣西工程B5標等關鍵工作面,組織施工單位節假日不停工;建立“日調度、周會商、月通報”機制,成立8個督導組駐點幫扶;提前與各市縣“對表”制定攻堅路線圖,將年度投資目標分解到月、細化到標段;建立“日報告+專班督導”機制,對邕北灌區等重大項目實行“一項目一策”精準幫扶;采用EPC總承包、BIM技術應用等手段,開展數字孿生工程建設,高效高質推進工程進度。
在龍云灌區工程施工現場,蟠龍水庫等隧洞的盾構機24小時不停掘進;環北廣西工程B5標段施工人員170余人實施“三班倒”作業,洞身開挖支護等多個施工工作面同步施工;下六甲灌區運江東干渠工地上,數字化工地管理系統24小時監測施工質量,彰顯水利建設的“智慧力量”……
數字見證著奮進的腳步:截至2月底,廣西落實水利建設投資110.7億元,完成水利建設投資66.3億元。
玉林市龍云灌區工程蟠龍水庫施工現場。
質量安全并重 鑄就精品工程
沖刺“加速度”,質量安全是底線。
在環北廣西工程賓陽和橫州施工標段現場,車輛往來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們正緊鑼密鼓開展隧洞掘進、管道鋪設等作業。“在質量控制方面,我們實行標準化質量管理,建立覆蓋施工、監理等各參建單位的質量管理制度體系,加強對重點部分、關鍵環節的質量監管。”環北廣西工程南寧片區建設現場指揮部工程技術科負責人黃展案介紹。
在隧洞施工過程中,針對隧洞長、洞徑小、沿線地質復雜等特點,施工單位積極探索運用小洞徑隧洞TBM、頂管施工等非常規工法和機械化施工方法。通過監控鉆進方向、地質超前預報、管片質量及灌漿質量等環節,確保隧洞施工安全。對于管道鋪設,則重點監控管材質量、基礎處理等,嚴格把控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施工環節,確保質量安全。
在大藤峽灌區工程達開灌片施工現場,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安裝等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工人們小心翼翼地將管道吊裝到位,然后進行連接和固定。
52歲的許師傅帶著徒弟調試著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定位儀器,智能全站儀的激光發射器在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面投下“十字”星芒?!斑@些‘巨無霸’每節重39.6噸,安裝精度卻要控制在1.5毫米左右?!彼钢鼙谏系亩S碼標識介紹,“從出廠到安裝,每節管道質量追溯信息全鏈條可視”。不遠處,三維激光掃描儀正在生成管道全景模型,超聲波檢測儀“聽診”著每個焊接點的“健康狀態”。
這只是廣西水利工程建設的一個鏡頭。在質量管理方面,廣西建立覆蓋全區的水利工程數字監管平臺,關鍵工序實行“視頻驗倉+三方會簽”,實現全過程管理;組建由資深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團,為復雜條件下的施工建設“把脈開方”;推行質量飛檢制度,全力打造優質、精品工程。
“根據2025年節點工作目標,我們按月跟蹤分析,定期調度,制定水利安全風險管控‘六項機制’構建工作指南與安全生產應知應會,大力培育安全文化,排查治理風險隱患,讓安全文化扎根在每道工序、每個崗位,切實筑牢工程建設安全防線。”自治區水利廳監督處有關負責人說。
大藤峽水利樞紐灌區工程必嶺泵站。
數字孿生賦能 建設提質增效
在玉林市龍云灌區指揮調度中心,LED屏上跳動著各項數據。玉林市龍云灌區管理中心主任鐘江輕點觸控屏,灌區建設的數字孿生體瞬間呈現,工程的進展情況、安全監測情況、水雨情、工情等數據盡收眼底。
“智能傳感器作為數字灌區系統中的‘感知層’,如同灌區的‘眼睛’和‘耳朵’,能夠實時采集現場機械的運行狀態和工作參數。”玉林市水利局副局長朱仁向記者介紹,龍云灌區管理中心通過加快推動數字孿生龍云灌區水網建設,搭建智能建管平臺,可以有效助力提升工程管理、建設、監督效率。
2023年,數字孿生龍云灌區水網項目被列為水利部數字孿生水網建設先行先試項目。龍云灌區管理中心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要求,持續實施數字孿生建設項目,目前已初步建成以灌區數據底板為基礎、以模型平臺為支撐、以業務應用為核心的數字孿生龍云灌區平臺。
在下六甲灌區運江東干渠建設現場,AI(人工智能)安全監控系統自動識別未戴安全帽的工人,無人機每天巡航采集地質數據,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邊坡穩定性。
在數字化浪潮的驅動下,廣西水利建設正實現從“建造”到“智造”的跨越。自治區水利廳積極推進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完成數字孿生漓江建設,啟動數字孿生落久水利樞紐等重點工程建設和已建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工作,推進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運用?!皵底忠妗庇行зx能工程建設提質增效。
從漓江之濱到北部灣畔,從鋼筋鐵骨的水利樞紐到虛實相生的數字水網,廣西水利系統正讓一項項民生工程早日建成惠及千家萬戶。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可為近1400萬人提供可靠供水水源,同時顯著發揮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開放效益、社會效益等;洋溪水利樞紐的防洪標準提升,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實施筑牢安全防線……
當前,廣西水利建設者正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向著一季度目標發起最后沖刺,力爭完成水利建設投資同比增幅10%以上,年內開工黑水河灌區工程、邕北灌區工程等重大項目,為實現“全年紅”加速奔跑,為“十五五”水利藍圖積蓄力量。同時,加快推進南盤江調水、平陸灌區等工程前期工作,為爭取2026年開工建設創造條件;統籌推進潯郁灌區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為實現‘十五五’開工做好項目儲備。
■記者手記
水網建設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王克礎
春潮拍岸急,戰鼓催征緊。
初春的廣西,水利建設的熱潮與山川競發的生機交相輝映。
從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的機械轟鳴,到龍云灌區隧洞內的盾構穿行,再到大藤峽灌區管道安裝的精密作業,八桂大地正在上演一場以水為筆的現代化水利工程。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歷史交匯點,廣西水利建設者正以“起步即沖刺”的姿態,在質量與速度的雙重賽道上奮力奔跑。當1100公里的環北部灣輸水管道貫通南北,當數字孿生水網實現“四預”功能,當千億元項目儲備夯實發展根基,一幅“水暢其流、惠澤八桂”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
廣西通過構建“引補相濟、調蓄結合”的水網體系,將水資源時空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精準匹配,破解了喀斯特地貌區工程性缺水頑疾。
從數字孿生流域到智能建管平臺,從無人碾壓機群到超聲波探傷技術,數字化不僅提升工程品質,更催生出“智能建造+智慧運維”的新業態,數字賦能推動質量革命。
當環北廣西工程每年為近1400萬人提供安全飲水,當洋溪水利樞紐將粵港澳大灣區防洪標準提升至百年一遇,當龍云灌區35萬畝良田告別“望天收”,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已超越傳統認知范疇。
平陸運河經濟帶因水而興,左右江革命老區借水突圍,北部灣城市群依水而強。這種“以水興產、以水促融”的發展邏輯,恰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廣西日報2025年3月19日第7版截圖。
編輯: 王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