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防汛是以傳統人力的方式進行的。現在可以通過技術來提高效率,把防洪工程的現狀用數字方式映射出來,為防汛決策者提供支撐和技術保障?!彼奎h組成員、副部長陳敏接受《會里會外》專訪,為我們揭開水利部門如何用科技和創新筑牢國家水安全屏障。
作為國家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水利行業在“科技賦能”的航道上全速前行,以數字孿生技術為引擎、以國家水網建設為框架、以重大工程為支撐,在流域治理中構建起系統高效的治理體系。從“天空地水工”“五位一體”的監測融合到“水利一號”遙感衛星的精準觀測,從南水北調的跨區域調水到國家水網一張圖的持續更新,水利建設將創新成果轉化為摸得著的民生福祉。
久久為功是水利人的情懷。對于陳敏來說,水利工作不止防洪抗旱、灌溉供水,更是要以科技之力守護江河安瀾,以創新之筆繪就水安全的新畫卷。

1.35萬億元!中國水利投資創歷史新高,如何穩增長促就業?
2024年,全國水利建設完成投資1.35萬億元,實施項目約4.7萬個,吸納就業314.7萬人,創下了歷史新高!水利建設是如何發揮穩增長、促就業的作用呢?
陳敏:2024年,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創歷史新高,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一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建成或開工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二是實施一批大中型灌區建設與現代化改造,有力保障糧食增產增收。
三是全面推行農村供水“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推動農村供水從“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
水利建設產業鏈條長、經濟拉動作用大,提供就業崗位多。2024年,全國實施水利工程項目46967個,吸納就業314.7萬人、同比增長14.9%,有效發揮了穩增長、促就業重要作用。
“水利一號”遙感衛星上崗!中國水旱災害防御進入“立體時代”
去年 12 月,“水利一號” 遙感衛星成功發射,這可是水利領域的 “太空偵察兵”,預計今年汛期前就能上崗。今年汛期要如何利用水利遙感衛星應用星座實現“天空地水工”監測一體化?
陳敏:“水利一號”是我國首顆以水利命名的遙感衛星,是數字孿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天基”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汛期將依托水利遙感衛星應用星座,構建“天空地水工”“五位一體”的監測體系。
第一,通過遙感衛星星座等“天基”手段實施洪澇全局監測;
第二,通過無人機、測雨雷達等“空基”手段開展重點區域動態巡查;
第三,通過水文站等“地基”手段實現斷面精準監測;
第四,通過無人船、多波束測深等手段完成水面測流與水下地形測繪;
第五,通過工程內外感知設備等手段保障工程安全。“天空地水工”監測“五位一體”,互補融合、相互校驗,提升汛期高洪和超標準洪水監測能力,提高極端條件下測驗和通訊保障能力,為數字孿生防汛“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孿生水利:科技賦能防洪抗旱的“智慧密碼”
咱們國家在數字孿生水利這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現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今年還將從哪些方面重點發力?
陳敏:近年來,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一是“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加快完善?;拘纬珊w23顆遙感衛星、2500架無人機、200萬處視頻點位,15.5萬個地面水文報汛站、千萬級工程安全監測點位的“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
二是行業數字化基礎能力不斷增強。全國水利一張圖持續更新,40余項自主可控水利專業模型研發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構建支撐動態計算的模型平臺,水利人工智能大模型開展業務化應用。
三是數字孿生水利賦能“2+N”業務應用成效顯著。所謂“2”是指洪澇災害防御、水資源管理,“N”是指其他業務。數字孿生水利建設為水利重點工作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持。比如,在湖南團洲垸堤防決口險情處置中,為處置方案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
今年,我們一是要完善“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二是要加快建設數字孿生流域;三是要加快建設數字孿生水網;四是要加快建設數字孿生工程;五是要推進水利智能業務應用。

“十四五”水安全收官戰,下一步又將怎么干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已經進入沖刺階段。水利部是怎么評估現有成效的呢?關鍵指標完成得怎么樣?
陳敏:“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完成情況符合或快于預期,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一是水旱災害防御能力顯著增強。成功抵御2021年黃河秋汛、2022年長江大旱、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等歷史罕見水旱災害,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明顯提高。近10年來,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1倍的情況下,我國用水總量基本實現“零增長”。
三是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目前,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過9000億立方米,有力保障我國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
四是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黃河干流連續25年不斷流,京杭大運河連續3年全線貫通,永定河連續4年全線貫通、連續2年全年全線有水,西遼河干流水頭26年來首次到達通遼城區。
五是水利治理管理水平持續提升。深化用水權市場化交易和水價改革,特別是水利投融資改革、水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水利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2024年,全國新開工國家水網重大工程41項。在構建國家水網工程體系方面,今年還將重點推進哪些方面的工作?
陳敏:一方面,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國家水網骨干工程。加快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引江補漢、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等在建重大工程建設進度,推進重慶渝西水資源配置、浙江開化水庫、廣西馱英水庫及灌區等一批工程完工發揮效益。同時,做好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再開工一批國家水網重大工程。此外,啟動實施蓄滯洪區建設管理“三年行動”,開工洞庭湖區重點垸二期、鄱陽湖區重點圩堤達標建設。
另一方面,統籌推進省市縣級水網建設。全面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三年行動”,推進中小河流系統治理、重點澇區治理、水土保持、重點河湖生態修復治理。全面推行農村供水標準化建設和管護,力爭到2025年底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規?;┧こ谈采w農村人口比例達到69%。

原標題:《會里會外丨陳敏:“數字科技+水利設施”如何守護江河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