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澄
9月上旬,2024年“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系列活動正式在江蘇常州啟幕。記者從活動上獲悉,近年來我國工業母機產業取得長足進步,已成為全球工業母機重要生產、消費大國,產業規模連續10余年位居全球第一。不過,當下我國國產高檔數控機床占有率仍不足10%。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我國工業母機產業總體呈現低端混戰、中端爭奪、高端失守的局面。那么,我國工業母機產業該如何追高逐新?記者發現,江蘇作為我國機床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正在探索一條產業進階之路。
市場龐大卻“高端失守”
隨著高速旋轉的刀頭穩定推進,一個個锃亮的零件從金屬坯料中被制造出來,再逐個被組裝成一臺嶄新的機器。因為是制造機器的機器,工業母機由此得名。
作為現代工業的“心臟”,工業母機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披露,去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含金屬切削機床和金屬成形機床)生產額為1935億元,銷售額為1816億元。但與此同時,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占有率不足10%,與之相應,高端機床進口量居高不下。2022年,我國進口數控機床花費25億美元左右(約合175.27億元人民幣),出口金額則為15億元左右。
“我國工業母機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近年來數控機床行業集中度提升,不過,競爭格局仍分散?!碧K州市鑄造協會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市場龐大,但“低端混戰、中端爭奪、高端失守”基本能形容國產工業母機目前所處局面。在低端市場,以經濟型數控機床為主,目前制造商主要集中在中小規模的民營企業,產品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價格戰難以避免?!巴瑯樱卸耸袌鲆惨咽恰黄t海’,以價換量成為常態,而在高端市場,我國工業母機的部分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可靠性以及導軌、數控系統等關鍵功能部件均有待提升?!痹撠撠熑苏f。
在此背景下,隨著中國制造業加速轉型,精密模具、航空航天、新能源車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其生產制造過程高度依賴數控機床等智能制造裝備,又成為數控機床行業新的增長點,并推動具備高速、高精、高效、高穩定性、多軸聯動等高性能數控機床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西方國家對高端數控機床出口管制趨嚴,國內某些領域因此被“卡脖子”的情況嚴峻。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常州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理事長、首席科學家郭東明表示,工業母機是集材料、力學、機械、電子、計算機等于一體的知識密集型產品,是典型的漸進式創新領域,每一代技術提升周期長達約20年。因此,聚焦“高性能制造”,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制造強省發揮產業優勢
“我們扎根江蘇多年,終于迎來產業突破,公司自主研發的透平葉片五軸加工專機已打破國外壟斷,即將投產。”來到愛派爾(常州)數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愛派爾”),公司總經理鄒簡華告訴記者,公司專注于提供航空發動機葉片整體解決方案,公司先后投入2000余萬元,成功突破了一批高溫合金航發葉片數控機床基礎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在機床的剛性、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已經比肩國際品牌。
愛派爾只是江蘇工業母機生產企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更多企業正在追趕的路上。記者了解到,線性驅動器廣泛應用在高端裝備的傳動系統中,這一關鍵零部件卻長期被國外壟斷。為實現國產化替代,富麗康精密等企業已經啟動了“線性驅動器項目”,希望通過自主研發,開發出滿足市場所需的高端導軌、電動缸等產品。
這種向高端化邁進的趨勢,在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看來,體現了江蘇制造強省的產業優勢。數據顯示,江蘇是我國重要的工業母機研發和生產基地,也是我國機床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2023年,江蘇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母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約占全國的1/5。出口方面,2024年上半年,江蘇省高檔數控機床出口量占全國40%。
“目前,江蘇工業母機產業鏈較為完整,擁有基礎部件、功能部件、工具附件、控制系統、整機制造和成套裝備集成六大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涵蓋切削機床、成形機床、特種機床、增材制造裝備四大領域,累計培育了工業母機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余家。”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江蘇具備一定的產業生態和“家底”;另一方面,江蘇也在相關政策方面持續發力。
據介紹,江蘇提出聚焦群鏈協同,著力構建包含16個產業集群和50條重點產業鏈、更具江蘇特色的“1650”產業發展體系,工業母機也被納入“1650”產業體系重點培育。2023年,江蘇又推出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快推動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產品推廣應用、企業梯度培育。
聯合攻關共筑創新生態
工業母機產業鏈上游主要是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分布在主體零部件、數控系統等領域;產業鏈中游是工業母機整機裝備制造,包括減材、等材和增材三類裝備;產業鏈下游主要是集成化裝備制造,產品集中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及零部件等領域。而要想打通整個鏈條,真正在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合力,依托特定平臺的聯合攻關成為關鍵。記者發現,發揮重大技術平臺作用展開聯合攻關,正是江蘇工業母機產業進階之路的顯著特色之一。
常州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就是這樣一個創新載體,實驗室圍繞智能制造技術與裝備主攻方向,在數控機床綜合性能測試等方面展開研究?!耙詫嶒炇易灾餮邪l的全國首套載重20噸的‘整機精度保持性加速測試平臺’為例,我們可以對機床進行精度保持性的加速測試?!饼埑菍嶒炇抑魅沃磬u靈浩介紹,實驗室會根據測試的數據變化,尋找影響機床精度的因素,并與生產廠家一起解決實際問題。
在江蘇,像龍城實驗室這樣的聯合攻關平臺不止一家。在此次產需對接系列活動上,落地南京理工大學的“數控機床功能部件共性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帶來了可同時模擬多種復雜實際工況的可控加載技術。“基于這項技術研發的精度保持性、可靠性及壽命、型面檢測等成套設備,填補了國內工業母機產業鏈的空白?!饼埑菍嶒炇腋敝魅螝W屹說。
基于企業需求的聯合攻關效果顯著,也得到了更多生產企業的追捧。據上述江蘇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江蘇還舉辦了創新載體賦能工業母機產業鏈專場對接活動,在活動上,江蘇亞威股份、蘇州中瑞智創、南京二機齒輪、南京寧慶數控等多家企業提出了研發需求,并與相關創新載體結對簽約?!敖酉聛?,江蘇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組建‘主機+部件+工藝+應用’攻關聯合體,協同突破工業母機關鍵核心技術?!痹撠撠熑吮硎?。
有業內人士提出,江蘇探索的有效路徑具備一定可復制性,各地可在強化結對攻關、強化技術供給、強化需求牽引等方面發力,加速構建工業母機應用生態共同體。實際上,記者了解到,在國家政策層面,今年7月,為推動產需精準有效對接,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印發了《“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活動實施方案》,計劃通過3年時間,分區域、分層次、分領域開展對接活動,推動供需雙方在結對攻關、應用迭代、更新升級、市場拓展等方面達成一批合作項目,共筑產業創新發展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