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新型工業化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全面部署推進新型工業化。出臺穩定工業經濟運行、支持先進制造業舉措,提高重點行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業企業利潤由降轉升。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2023年9月,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全面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的重要一年。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使命重大,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任務明確,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目標清晰。
站在新起點上,我們將堅決扛牢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向春而行再攀高,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不懈奮斗!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
2023年9月召開的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確指出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中提出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有效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過去一年,工業母機、關鍵軟件等重點領域創新實現新突破,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長足進展,我國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今年兩會期間,“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2023年,東方電氣研制的國內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成功實現商業運營。本次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工藝部副主任工程師曹天蘭帶來了一份《關于大力支持中小型燃氣輪機現代產業鏈建設的建議》。她認為,應給予中小燃機研制單位更多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通過加大首臺(套)政策支持力度,鼓勵用戶使用自主燃機。此外,她還建議要推動燃機領域人才培育,引導高端人才向企業集聚,為提升燃氣輪機領域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3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出席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介紹今年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方面的重要舉措時提出,“要發揮鏈主企業的作用,‘一鏈一策’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事關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強化底線思維、極限思維。一方面大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另一方面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同向發力,努力形成自主可控、穩定暢通、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產業創新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產業創新”。產業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主要特征,也是重點任務。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只有大力推進產業創新,才能抓住當前經濟發展的新機遇,贏得未來戰略發展的主動權。
過去一年,我國的創新動力、發展活力勃發奔涌。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國產大型郵輪完成試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奮斗者”號極限深潛,國貨潮牌廣受歡迎,國產新手機一機難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今年,產業創新將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產業創新落到實處,關鍵看企業。3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出席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采訪活動,談到如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時提出,要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繼續推進、建設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全國人大代表賈少謙表示:“要加大對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項目的扶持力度。”
加快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要多方面、多角度營造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良好環境,支持龍頭企業優化整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要瞄準企業創新發展需求,統籌推動更多助企優惠政策和信息精準“直達快享”,為創新企業和研發機構提供好“一攬子服務”。要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支持創新度高的技術、產品、項目和企業,多措并舉為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此外,還要持續完善相關制度規范,鼓勵企業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扎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是推動我國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
過去一年,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鋼鐵、電解鋁、石化化工等行業中的落后產能進一步退出,78家鋼鐵企業3.9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快速增長。造船業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繼續保持全球領先。累計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萬個,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5100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今年全國兩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全國政協常委李瑤提出:“要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新興產業,政府引導企業向產業鏈高端延伸,發展高技術產業,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全國政協委員唐冬生建議:“對傳統產業既要鼓勵市場自我調節,也要加大力度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使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協同共進,為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基底。”
3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出席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采訪活動時提出,要推進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讓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鞏固提升優勢產業,要保持它的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繼續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
數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就是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時代新征程,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與有力支撐,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數字經濟。報告提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在3月8日舉行的全國兩會“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中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表示,兩化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重點從兩方面著手開展工作,一方面,要鞏固提升信息通信業的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適度超前建設5G、算力等信息設施,繼續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促進5G賦能千行百業強化5G演進,支持5G-A發展,加大6G技術研發力度;另一方面,要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正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下,進一步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走深走實,就一定能切實增強我國實體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工業綠色發展
工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是推動經濟提質增效的主戰場。加快工業綠色發展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要求,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
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減排降碳是關鍵。以2023年為例,我國重點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邁出堅實步伐,鋼鐵、電解鋁、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中的落后產能進一步退出,78家鋼鐵企業3.9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團董事長繆漢根重點關注“如何實現石化行業減碳”,他帶來了一份《關于推動生產環節能源清潔化 實現石化行業減碳的建議》。“我國石化行業節能降耗減排要進入新的階段,要轉變減碳的路徑,也就是要從過程減碳轉向源頭減碳,實現全過程降碳。”繆漢根建議,通過石化生產環節能源清潔化實現行業減碳,也就是通過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來實現源頭減碳。
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的含綠量、不斷擦亮生態底色還需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穩妥推進工業領域碳減排。落實工業領域以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統籌推進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碳達峰。二是構建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加大綠色產品供給,打造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三是推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促進企業、園區、行業、區域間循環鏈接和協同利用。
代表委員熱議新型工業化
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
推動新型工業化要充分發揮民企重要作用
image.png
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表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基礎和核心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民營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七成以上,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
我們要貫徹落實好2023年7月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民營經濟31條”)等支持政策,著力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提升民營企業市場預期和發展信心,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推動新型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對此,南存輝提出三方面建議:一是發揮民營企業創新的重要作用,筑牢新型工業化科技基礎;二是聚焦民營企業綠色智能轉型,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三是維護民營企業公平競爭環境,激發新型工業化市場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
在新材料領域踐行新型工業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成績客觀實在,分析形勢深刻透徹,部署工作措施有力,展望未來提振信心,是一個高舉旗幟、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好報告。”在聆聽學習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后,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總院黨委書記、院長彭壽感觸頗深。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這為科技型企業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增強了我們科技報國的使命感、責任感,也更堅定了我們持續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決心。”彭壽表示。
彭壽結合實際工作,闡述了自己對新型工業化的理解。他說:“作為材料工業的基礎保障環節,我們牢牢把握中國建材集團作為國家無機非金屬材料‘原創技術策源地’、國家材料產業投資集團的戰略轉型機遇,實現了我國玻璃科技與工業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革命性轉變,深刻理解了新型工業化的意義和內涵。”
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長武漢琦:
深耕重大裝備領域 助推新型工業化
image.png
“作為一名裝備制造業的代表,聆聽了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深知面對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取得的發展成就來之不易。”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武漢琦說。
武漢琦表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我們必須通過加大基礎技術研發和支持國產裝備產業化推廣,推動我國制造業加速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轉變。
面對工業基礎領域相對薄弱,工業企業因盈利能力偏低、試錯成本高等因素導致技術進步慢、成果轉化難等困難,武漢琦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在裝備制造業所需的關鍵材料、加工工藝、設計軟件等基礎領域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運營,首臺(套)重大裝備研制推廣,核心部件國產替代進口等國產裝備產業化推廣上,尤其在“卡脖子”關鍵技術裝備等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關鍵領域,給予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推進我國制造業高端化發展,有力支撐制造強國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周云杰:
工業互聯網是新型工業化的助推器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介紹,工業互聯網是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能夠有效推進新型工業化。
周云杰表示,第一,工業互聯網有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發展新型工業化的加速器。工業互聯網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戰略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有助于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產業價值高端化、制造模式智能化和生產方式綠色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工業互聯網有助于加速產業科技創新,是發展新型工業化的驅動器。工業互聯網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各類數字技術,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也能夠加快大學科之間的交叉創新,更快地提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第三,工業互聯網有助于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發展新型工業化的助推器。工業互聯網能夠通過新技術、新方式的創新與應用,助力企業實現節能減排和綠色生產,助推產業的綠色化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
新型工業化根本動力在科技創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既樸實又務實,讓我們看到了宏觀與微觀中的穩與進、破與立,感受到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與期盼。”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表示,聽完《政府工作報告》,既充滿信心又感到欣喜。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這為我們的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理解的新型工業化根本動力在科技創新,真正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進而實現新型工業化。”馬新強說。
“我的建議就是要通過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不斷增強新型工業化自主可控能力。”馬新強進一步闡釋,在這個過程中,大企業、龍頭企業要發揮引領、創新資源整合作用,主動推進跨學科、跨領域的集成創新,催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通過生態構建、賦能帶動、協同創新等方式加快推動基礎技術、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自主化進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互動融合。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
數智供應鏈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云事業部總裁曹鵬認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數字技術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其中供應鏈的數智化發展更是重要的前提。去年召開的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強調“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現代供應鏈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先進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是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基礎。數智供應鏈與實體經濟在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所帶來的生產效率的提升,已經成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曹鵬表示,為了更好地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京東集團專門設立了工業服務業務單元,以技術鏈接供需雙端的全鏈數智供應鏈模式,通過商品數字化、采購數字化、履約數字化和運營數字化,一方面實現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的四流合一、自動流轉,高效鏈接海量供應商與客戶;另一方面將制造商、分銷商及代理商等分散的產業鏈環節連接起來,建立一個“萬倉合一、萬單合一”的供應網絡,助力行業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