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柳州12月29日電 (林馨)29日,工業重鎮廣西柳州市召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作為廣西首個且唯一一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柳州“軟”“硬”兼施治理土壤污染,使得受污染耕地實現安全利用率超80%。
作為廣西第一大工業城市,柳州有著工業門類齊全、土壤污染特征明顯、代表性強等特點,因此被選為廣西土壤污染防治綜合防治先行區。
柳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覃國琴介紹,柳州市以“吃的放心、住的安心”為目標,以“防、控、治”為主線。在土壤環境狀況調查、土壤污染防治源頭控制、污染場地再開發過程管控、土壤污染修復示范工程、土壤污染治理投融資模式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
為構建土壤污染防治基礎“硬”實力,柳州市啟動污染土壤無害化處置中心建設;提升監測機構土壤、地下水分析測試能力。結合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工作要求,將土壤環境監管分為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兩大塊。將企業地塊劃分為高、中、低風險等分類管理。建立柳州市重點行業企業238個地塊“一企一檔”,加強土壤污染防治源頭控制,與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農用地則根據土壤和農產品污染狀況詳查結果,按污染程度將農用地劃為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三個類別。
覃國琴表示,除了“硬”實力外,柳州市還增強土壤污染防治基礎“軟”實力。推動土壤生態環境管理現代化,開發土壤環境管理系統,以實現土壤環境“一張圖”以及自動化、智能化管理。與多家國家級技術單位開展合作,提升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管理技術。
其中,柳州市造漆廠退役場地風險管控及修復治理項目列入國家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該項目對污染土壤采用“原位/異位熱脫附+常溫解吸+化學穩定化+原址阻隔填埋”的工藝進行治理,在工業歷史保留建筑物內開展原位熱脫附修復污染土壤為國內首例。該技術應用對形成國家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技術模式做出貢獻。
2018年至今,柳州市爭取到33個土壤和地下水項目入中央項目庫,共獲得中央土壤專項資金2.9億多元。截至目前,完成150多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公布六批共計24個確定污染地塊。截至目前統計,柳州市受污染耕地實現安全利用率為90%左右;污染建筑地塊安全利用率為100%。(完)